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张九龄[唐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诵读客栈,风轻云淡 songduke.com

 
7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唐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唐诗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张九龄[唐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100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译文

您这位重臣奉命远行出征,朝廷的策略本是打算停止战争。

上天赐予您三公的高位,您却要担当起万里边防的重任。

朝廷刚在朔方南边平息了战事,河西地区又暂时需要整军备战。

君王的恩赐从皇宫传来,您带着光彩离开长安城。

山川间忙碌着制定长远战略,朔方这片土地承载着皇上的深深关切。

为奏响和缓的音乐而谱曲,还在宝剑上题写名字。

您的威名让西北各地闻风归顺,平定四方战乱指日可待。

您定能像仲山甫那样快速归来,功绩如同张良再世。

皇上赏赐的礼乐重器很快就能看到,安居乐业哪会艰难?

您乘坐的高车骏马何时能回到京城,我们的君王正盼望着您的脚步声。


注释

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

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

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

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

扬旌:指发生战事。

宠锡:恩赐。

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光华:光彩明丽。

汉京:此指长安。

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

轸:盛多。

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

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

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歌钟旋可望: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

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君:指皇帝。

履声:脚步声。


简析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是一首五言排律,为一篇送别诗。此诗前半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后半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这首诗意在说明张说有着崇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才能,必定为国家建功立业,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张说的钦佩,对他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赏析

  这首诗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一部分着重描绘了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其中“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一句,揭示了朝廷派遣燕国公张说巡边的直接原因:边境战事的突发。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则生动展现了张说离京时的荣耀景象。实际上,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本质上是一次贬谪,但作者在诗中却将其描绘得如此光鲜亮丽,一方面是因为应制诗的体例要求不能显露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张说的宽慰与鼓励。


  后一部分则是对张说政治才能的颂扬,以及对他未来建功立业的深切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张说卓越的治边能力。“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则通过将张说比作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仲山甫与张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张说的高度钦佩。诗的结尾“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更是借君王之口,表达了对张说早日凯旋的深切期盼,这对张说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此外,这首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即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隐晦讽谏。当时,唐玄宗在送行诗中流露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豪迈之词,彰显出其欲战服边疆的雄心壮志。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在奉和圣制诗中,也大多顺着玄宗的意图,对朝廷的兴战之举大加赞颂。然而,张九龄却在此诗开篇即高举“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的大旗,明确指出朝廷开战的真正目的并非战争本身,而是为了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的尚战倾向,张九龄此举旨在防微杜渐,希望通过讽谏来感化帝王的兴战之心。在“开元盛世”的繁荣背景下,这样的讽谏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编辑于:2025-08-21 22:56:44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