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译文音对译  
                正文字数:182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tài shǐ gōng yuē xué zhě duō chēng wǔ dì shàng yǐ rán shàng shū dú zǎi yáo yǐ lái ér bǎi jiā yán huáng dì qí wén bù yǎ xùn jiàn shēn xiān shēng nán yán zhī kǒng zǐ suǒ zhuàn zǎi yú wèn wǔ dì dé jí dì xì xìng rú zhě huò bù chuán yú cháng xī zhì kōng tóng běi guò zhuō lù dōng jiān yú hǎi nán fú jiāng huái yǐ zhì zhǎng lǎo jiē gè wǎng wǎng chēng huáng dì yáo shùn zhī chù fēng jiào gù shū yān zǒng zhī bù lí gǔ wén zhě jìn shì yú guān chūn qiū guó yǔ qí fā míng wǔ dì dé dì xì xìng zhāng yǐ gù dì fú shēn kǎo qí suǒ biǎo xiàn jiē bù xū shū quē yǒu jiàn yǐ qí yì nǎi shí shí jiàn yú tā shuō fēi hào xué shēn sī xīn zhī qí yì gù nán wéi qiǎn jiàn guǎ wén dào yě yú bìng lùn cì zé qí yán yóu yǎ zhě gù zhù wéi běn jì shū shǒu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太史公说:学者们常常称道五帝,那已是很久远的事了。但《尚书》只记载了尧以来的史事,而诸子百家谈论黄帝,他们的记述不典雅可信,士大夫们难以称道这些内容。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儒家学者中有的并不传习。
  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我曾经向西到过崆峒山,向北经过涿鹿,向东接近大海,向南渡过长江、淮河,到过的地方,年长的人常常各自称说那里是黄帝、尧、舜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各地的风俗教化原本就不相同。总的来说,那些不背离古文记载的说法比较接近史实。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我看《春秋》《国语》,它们阐发《五帝德》《帝系姓》的内容很明显,只是儒生们没有深入考察,(但)它们所记载的内容都不是虚假的。古代典籍残缺已有很长时间了,那些散失的内容却常常在其他著作中见到。如果不是喜好学习、深入思考,心中领会其中的意思,本来就难以对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说清楚。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我于是把相关的材料一并编排整理,选择那些记述特别典雅的内容,所以写成《五帝本纪》,放在全书的开头。
 
            sī mǎ qiān wǔ dì běn jì zàn
              太史公说:学者们常常称道五帝,那已是很久远的事了。但《尚书》只记载了尧以来的史事,而诸子百家谈论黄帝,他们的记述不典雅可信,士大夫们难以称道这些内容。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儒家学者中有的并不传习。
  我曾经向西到过崆峒山,向北经过涿鹿,向东接近大海,向南渡过长江、淮河,到过的地方,年长的人常常各自称说那里是黄帝、尧、舜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各地的风俗教化原本就不相同。总的来说,那些不背离古文记载的说法比较接近史实。
  我看《春秋》《国语》,它们阐发《五帝德》《帝系姓》的内容很明显,只是儒生们没有深入考察,(但)它们所记载的内容都不是虚假的。古代典籍残缺已有很长时间了,那些散失的内容却常常在其他著作中见到。如果不是喜好学习、深入思考,心中领会其中的意思,本来就难以对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说清楚。
  我于是把相关的材料一并编排整理,选择那些记述特别典雅的内容,所以写成《五帝本纪》,放在全书的开头。
            司马迁《五帝本纪赞》